《精神病院专版》
守紧院门创造“零感染”
——黄石市精神病医院抗疫纪略
抗击突如其来、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,既是一场大战,也是一轮大考。它考验着人们的勇敢、坚强,也考量着人们的敏捷、睿智。
在黄石市精神病医院(精神卫生中心)党委书记、院长(主任)叶仕能看来,自黄石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后,他和全院干部职工、医护人员就面对着一道特殊的考题:600-1=?
在医院住院治疗且高度集中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有600多人,如果有一个人感染病毒,将意味着什么?
“意味着我们的防线很有可能失守崩溃!”这是全体精神病医院白衣天使的共识。从2月16日至今,封闭管理、严防死守、寸步不离医院、日夜呵护着患者的健康安全,就成为了200多名医务工作者的无悔选择和一致行动。因为,600-1=0!
封院
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精神病医院也是一个特殊的场所。从某种意义说,它很容易成为病毒侵袭的“突破口”,韩国一家101人的精神病医院,有99人先后被感染;在国内,同样也有一些精神病医院,出现为数不少的病人、医护人员感染病毒……
从市委、市政府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、市民政局,各级领导都牵挂着市精神病医院的安危,对医院防疫抗疫工作给予全力指导和支持。严峻的外部形势,惨痛的经验教训,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,让以叶仕能院长为代表的医院党政班子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认识到,晚一天实施封闭管理,就多一份感染风险。
令叶仕能感动的是,全院干部职工、医护人员都赞同“封院”,第一时间给家人打电话说明情况,准备好换洗衣物和生活必需品,真正做到了以院为“家”。
那些住院患者的亲人、家属,也用自觉不进院探视陪伴的行动,表示对“封院”的支持和理解。
从2月16日起,除运送生活物资、防控物资的车辆及转运发热患者的救护车外,任何车辆均不得进出医院。
从2月16日起,医院不再收治新的门诊病人、住院病人,但院外居家的精神病患者,如有需求,医护人员可以代购代送药品上门。
封闭管理,意味着在精神病医院这个有限的区域,600多名患者和200多名医护人员“绑”在了一起,医护人员不但要做好自我防护,还要做好患者的防护,更要从医疗护理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,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。除此之上,随着外聘保洁人员的离开,全院每天清扫保洁、洒药消毒的工作也得干部职工亲历亲为。
然而,严格的管控措施,换来的是所有人的健康安全,“封院”至今,600多名精神病患者未发生一例感染,200多名医护人员也安然无恙。这是一项令省内外同行医院十分震惊又无比羡慕的抗疫纪录!
坚守
“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前所未有的,我们干部职工、医生护士的凝聚力、执行力、战斗力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。” 4月22日,面对记者,戴着口罩、脸色黝黑的叶仕能院长轻声说完这句话,连忙举手擦试眼眶,不让感慨的泪水滴落。
封院后,除了外出开会,他和3名副院长不离医院半步,及时指挥决策,不断鼓舞动员,成为大家工作上的“主心骨”,生活中的“大家长”。医院党委和各病区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全院上下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思想、精神、行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。
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抗疫初期,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没有坐等上级调派,而是组织人员和车辆,想方设法到省内外采购。护理部主任邵建泳被任命为全院防控物资总调度后,除了组织开展全院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培训、召开院感质控会、部署病区防疫工作外,还科学协调、分配口罩、消毒液、防护服等物资,确保院区和医患的安全。
在每日分发口罩的同时,医护人员还坚持开展健康宣教,指导患者正确戴口罩,正确洗手消毒,做好自我防护,远离病毒侵袭。没有了后勤人员,全院600多名患者的一日三餐都由医护人员负责。这是一份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,但大家毫无怨言,主动担当。在做好日常治疗、防疫之余,科室主任、护士长带头打饭、挑饭,并在非常时期练就了一手烹饪新技能。
正如叶仕能院长所言,为期两个多月的封闭管理,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考验,而坚守在医院的每一名医护人员,都是好样的,一言一行都闪耀着“舍小家,顾大,不惧危险,无私奉献”的高尚品质。
护士程文志,得知奶奶病危,一个人躲在宿舍伤心痛哭,却没有开口请一天假。走进病房,她精神饱满、有说有笑,不住安慰那些躁动不安的患者。
男一病区护士殷俊,多次参加义务献血,是全国无偿献血铜牌获得者。这一次,他又冒着感染风险与新冠肺炎疑似病患零距离接触,采集咽试子标本,完成各项护理任务。
女病区护士长陈林、老年病区护士吴姗姗,都是医院党组织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。封闭管理期间,陈林第一个报名到隔离留观病区值守,从体温监测到院感管理,再到酒精、紫外线消毒,样样工作都参与。吴姗姗曾荣获2018年度黄石市“优秀护士”称号,到隔离留观病区后,她为病人打针发药、喂水送食、更换床单、进行心理疏导,忙得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,防护服内汗水湿透衣背,为此还赢得了一个“拼命三(姗)娘”的绰号。
陈林、吴姗姗,被医院党委批准火线入党,成为坚守者中的先进典型。封闭管理期间, 精神病医院隔离留观病区主任曾写过一篇题为《致亲爱的小伙伴》的文章,回忆那段难忘的坚守时光,为众多表现出色的“小伙伴”点赞。也许你难以想象,封院之初,为了节省防护服,一些医护人员甚至禁食中餐,一套防护服连着穿三天;许多护士上有老,下有小,家中还有病人,却日夜守候在患者床头;80后、90后医生、护士,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,这一次却成为医院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的“中流砥柱”。
服务
封闭管理状态下的黄石市精神病医院,并非与世隔绝的“孤岛”。事实上,市委、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、市民政局,一直关心、支持、指导着医院的抗疫战斗,而医院干部职工、医护人员,在做好院内防疫工作的同时,始终牢记着肩上的一份社会责任,他们健康服务的范围早已跨出了医院、穿越了时空。
得知本市华新医院医护力量不足,医院立即安排两名医生驰援华新医院精神科。
当民政系统众多单位需要开展咽试子标本采集及核酸检测时,医院医护人员主动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相关技术,来到福利院、救助站等单位热情服务。
市民政局组织一支养老服务志愿者小分队,对口援助武汉市青山区南山老年公寓,医院曹秀英护士长被任命为小分队队长。她带着8名队员,与42名老人共同生活了31天。每天工作12个小时,除了护理、照料老人,还要关心队友的身心健康,维护公寓环境、设施的安全。到4月2日,小分队撤离时,老人们的病毒感染率保持为零,基础病也有一定好转,对曹秀英等志愿者的服务赞不绝口。
大疫之下,新冠肺炎确诊患者、隔离留观人员、居家禁足的市民,都会产生一些焦虑、烦躁、恐慌等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问题。市精神病医院依托省卫健委平台,及时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。医院心理咨询师张小智等专家,还多次深入黄石“小汤山”——黄石市中医医院(市传染病医院),与医护人员及患者面对面,开展心理疏导服务。
借江苏医疗队援助黄石的契机,黄石市精神病医院还与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(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)签订战略协议,共建友好医院,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服务、心理危机干预水平,为黄石市民筑牢心理健康防线。“患者的心理问题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自生自灭,所以我们的心理援助服务一定要坚持下去,要越做越好。”叶仕能如是坦言。
- 上一篇:市精神病医院助力扶贫对象农副产品销售
- 下一篇:黄石市精神病医院简报2020第十二期